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海尔生物全球首个物联网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

来源:物联网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4 06:5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月13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浚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高级工程师、秘书长王雷,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等在内的

4月13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浚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高级工程师、秘书长王雷,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等在内的7位专家和用户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海尔生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经质询讨论,众位专家一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进一步扩大该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此次海尔生物全球首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获评国际领先,意味着其深耕物联网生物安全作出的创新探索又一次荣获权威认证。据悉,搭载了该系统的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已成为国内疫苗接种的重要补充形式,并助推行业标准落地。未来,随着该系统在移动接种领域的拓展应用,将进一步助推行业变革,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高效安全接种需求。


(鉴定委员会一致鉴定海尔生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首创移动接种服务模式 助推行业标准落地

当前,尽管我国疫苗接种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和牧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接种网络很难覆盖,安全的便利性及可及性仍需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在面对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等突发疫情时,规范安全的应急接种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解决特殊环境下的安全接种问题,海尔生物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5G技术的创新应用,研发打造全球首个疫苗安全接种一站式移动平台,实现了预防接种全流程安全、规范、高效。基于预防接种管理要求,创新设计了移动接种标准化流程,实现了移动接种的标准化管理,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对于接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及疫苗追溯管理的要求,开启了移动接种服务模式的先河。同时开发了疫苗低温移动存储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市电、太阳能及发电机的组合式供电系统以及相变蓄冷,保障了全天候疫苗存储和接种安全。



(海尔生物与中国疾控中心共创全球首辆移动预防接种车)

2019年,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移动安全接种系统”这一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海尔生物在中国疾控中心指导下,联合生态方共同打造出全国首款移动预防接种车,满足了偏远地区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接种需求,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移动预防接种车基本功能标准》的制定和出台。这一标准出台后,将进一步填补国内移动预防接种车功能规范的空白,保障特殊接种场景下全民接种的安全便利与公平可及。

满足不同场景接种需求 加速新冠疫苗应接尽接

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随着接种人群和疫苗种类的增加,用户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冠疫苗全民接种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疫苗接种需求,海尔生物基于自主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以及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不断升级用户健康体验。

据悉,海尔生物推出的全国首款移动预防接种车通过搭载物联网、5G等领先数字技术,可实现疫苗数字化预防接种管理,在接种过程中,不仅能全流程记录追溯,其接种数据还能与疾控系统实时交互,全方位保障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安全有效的路径。目前,该移动预防接种车已在武汉、新疆、上海、北京、重庆、深圳多地同步启用,并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广。


(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驶入故宫,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除了移动接种车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也被应用于其他移动接种场景。以海尔生物自主研发的智慧移动接种方舟为例,不仅搭建速度快、流动性强,还可随时根据接种规模、场地情况等进行改造,目前已在青岛、上海等地的园区、高校、企业等场景中流动应用。此外,针对人群分散场所的小批量紧急接种场景,海尔生物研发出海乐苗新冠疫苗接种冷藏包,为接种规模较小的偏远地区居民及错过集体接种的人群带来安全接种保障。

(海尔生物智慧移动接种方舟在上海应用)

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的拓展应用,海尔生物不断迭代出移动预防接种车、智慧移动接种方舟、接种冷藏包等全场景疫苗移动接种解决方案,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时间紧张的上班族、错过集体接种的居民以及偏远地区的居民等不同群体都能在家门口接种疫苗,实现上门服务。目前,移动接种解决方案已成为当前新冠疫苗全民接种的重要补充形式,获得各地疾控及百姓认可,并引发权威媒体关注报道。

文章来源:《物联网技术》 网址: http://www.wlwjszz.cn/zonghexinwen/2021/0514/1811.html

上一篇:工信部强化电话卡 物联网卡等风险整治
下一篇:物联网能否扭转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