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浦江创新论坛·新兴技术论坛1“物联网发展新机遇 数字经济新动能”在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举办。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封松林,中电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志群,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黄秀松,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产品线副总裁曹明,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雷,德国弗劳霍夫协会建筑物理研究所副所长Gunnar Grün,德国弗劳霍夫协会工业流程和自动化研究所能源和基础架构系统项目负责人Przemyslaw Komarnicki,分别作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
▼封松林,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原院长
技术赋能智慧城市,一网支撑治理转型
○1.物联网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个系列市场。以智能化破碎筛分成套装备为例,在物联网等技术的助力下,原来“傻大黑粗”的硬件制造企业成为了“高大上”的服务性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2.近年上海积极探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的智慧政府,开启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模式。在上海临港智慧城市实践的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在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方面展现了重要的意义,例如全程人车物的追寻和主动发现、无人机赋能的定期巡查和预警、AI边缘视觉大大节省通讯流量、智慧派单准确率超过90%等。由此,我们认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政府要实施变革,政府必须要变得“可靠又主动”。
○3.关于城市的智慧发展和治理转型,提出六大展望:1)下大力气抓部门数据开放共享;2)规范办事流程,建设透明政府;3)通过智慧城市拉动智能产业;4)一网通办重点放在企业办事便利;5)让一线执法人员能够共享大屏功能;6)多方参与,提升市民的体验度。
▼宋志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电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物联、数联、众联-AIoT赋能智慧城市
○1.物联网云平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设备接入、连接管理、业务使能、业务分析等。其中业务分析主要是大数据服务(平台集合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分析并提供视觉化分析数据结果)和机器学习(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生成预测模型,满足预测性的认真的或负责的分析业务逻辑,逐步向人工智能过渡)。
○2.AIoT的发展需要重构传统产业链,既需要适应传统产业的特性,也要与生态合作伙伴共用搭建最适宜产业AI赋能的架构体系,包括元器件、AI算法、平台、解决方案和基础服务。
○3.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围绕数据的感知、传输、连接、处理,并提供智能化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它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全要素的感知体系,从而打破信息孤岛,搭建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平台,提供更具价值的公共服务。○4.我们提出了打造“物联、数联、众联”三位一体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构想,可以对泛在先进、开放物联的AloT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进一步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区建设。○5.未来3-5年,随着智慧城市AI能力的提升,基础设施联网门槛降低,智慧城市的总体发展将从初级智慧阶段迈向AIoT引领的智能阶段。
▼黄秀松,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智能物联赋能传统码头升级
○1.传统码头改造的愿景:全自动动态物流控制、全域自动/人工混合物流操作、智能生产组织与过程控制、安全&和谐、整体效率提升达10%、能耗有所降低、服务水平有所提升、管理手段与质量有明显提升。
○2.智能物联升级传统码头的实施路径:1)桥吊改造为陆侧自动,海侧远程操控;2)轮胎吊改造为单机自主智能操作;3)内部水平运输更新为自动物车头AIT;4)新增自动拆装锁钮机;5)全域人工驾驶设备受控。
○3.智慧港口的建设及管理是今后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将通过多目标,多约束的物联数据计算实现协同、高效、安全。
▼曹明,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
5G NB-IoT助力新基建,能使千行百业数字化
○1. 5G NB-IoT助力新基建,提升社会经济价值和生产效率,重点覆盖三大方向和12个行业,具体包括产业数字化(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治理智能化(能源表计、消防烟感、公共设施管理、环保检测)、生活智慧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儿童及老人照看、宠物追踪)。
文章来源:《物联网技术》 网址: http://www.wlwjszz.cn/zonghexinwen/2020/1113/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