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能够对生鲜食品的保鲜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高、基础设施陈旧、信息采集技术落后且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物联网技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很难做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很难选择到合理的路径进行精准配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都市人消费生活的新形态。网购物品中生鲜食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物流配送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冷链物流这种在可在短时间内有效保证食品新鲜度和营养成分的便捷运输方式,已经被社会认可并广泛应用,它必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规模达到了13.28亿吨,冷链交易额为4 700亿元,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总额超过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6%,占全国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的1.58%,冷链物流全年总收入超过了2 400亿元,冷链物流仓达到了1.1937亿立方米,冷链物流运输量超过了4 775万吨,冷藏车达到了13.4万多辆,全年增长1.9万辆。
2017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东南沿海各发达地区的制冷总量占全国总制冷量的60%以上,中部地区的总制冷量却不足20%,而西部地区的总制冷量仅为15%左右。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对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有极大地制约。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GPS系统、各类传感装置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以一定的通信标准、协议为基础,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人到人、人到物和物到物的互连,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智能网络系统。
然而由于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落后,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使得物联网技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很难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很难选择到合理的路径实现精准配送。
基础设施陈旧
目前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率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冷链配送设施陈旧,多为普通货车、卡车、火车等,具有保温、保鲜功能的运输工具比较少。仓储管理不均衡现象严重,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仓库结构不合理,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仓储保鲜库少,普通的常温仓库多,现代化、自动化的高级仓库少。
专业人才匮乏
物联网技术下的冷链物流配送既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又是一项信息传递和货物流通的商贸活动。从业人员必须是兼具信息处理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没有培养相关人才的专业设置,没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成长梯队,行业中缺少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物流战略判断能力的高水平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一线工人缺乏一流的操作技能和经验。
技术标准不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物联网与冷链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技术标准滞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冷链物流行业缺少一个具体、全面、最新的标准做参考。行业标准主要是理论指导,缺乏操作性与系统性,不利于冷流物流运输过程中标准的推广和执行。同时,行业技术标准缺少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参与,缺乏公允性。标准体系以“点”式构建为主,具有标准相对分散的特点,不利于与国际通用的标准体系融合,更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持续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运用中的思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冷链物流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鼓励物流行业相关企业投入充足的资金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以及冷链物流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物联网技术下冷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比如:采购充足数量的安装有RFID装置的冷藏车;广泛使用GPS全球跟踪定位系统,建立现代化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具备收集、储存、分拨功能的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根据我国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国家可以从企业和高校两个角度进行多元化专业人才培养。
文章来源:《物联网技术》 网址: http://www.wlwjszz.cn/qikandaodu/2021/0415/1639.html